- 羊头山
2019/5/6
羊头山位于山西高平市北部,海拔1300米。古来是太行山上泽州﹑潞州两郡的分界线,地跨高平、长子、长治三县,“岭限二郡,地跨三邑”。远古时期就是原始人类居住﹑聚集﹑生息之地。明清时期流传的汉族首部创世史诗——《黑暗传》中写道:“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粒有一颗,寄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描绘了神农炎帝氏在羊头山种植粟的生产图景。在炎帝的神话传说中:“丹雀衔九穗禾坠地者,帝适而植之”,这和炎帝在羊头山中五谷的记载同出一撤。《中国历代史话》在论述我国原始社会的发展史中指出:“新石器时代是伴随农业发展而开始的”。从我国黄河流域的地理条件和原始生产的技术条件,可以确定,黄河流域靠近山麓的地带,就是我国农业发生的最早渊源。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广阔地带正好具备这样的地理条件,神农炎帝氏种五谷的神话就发生在此地。这里也确实是黍﹑稷等农作物是主要产区,所以羊头山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而且也是最早祭祀始始祖的地方。在以羊头山为中心的区域内,所发现的神农城﹑神农泉﹑神农井﹑神农庙﹑五谷畦﹑耒耜洞等许多遗址遗迹尚存。炎帝在这里种五谷﹑尝白草﹑制耒耜﹑兴医药﹑制陶器﹑开日市,始兴稼穑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神话故事代代流传。炎帝逝世后就殁葬于羊头山东麓的庄里村,历朝历代岁岁奉祀。在这里形成了以炎帝陵为中心的庙﹑祠﹑宫等一系列独特的炎帝文化建筑群落。与炎帝有关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惯﹑碑文石刻和祭祀炎帝的庙宇十分丰富。每年暮暮四月梨花盛开,一个方圆45华里的地方,鸟语花香,皑皑梨花白茫茫好似祭祀始祖炎帝。如此盛况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诸多史籍史料的发现,活动在羊头山一带的炎帝就是初创耆国的第一代始祖轨公,庄里村炎帝陵葬的就是第一代始祖是确定是无疑的。事实证明在这块土地上历代延续着神农炎帝氏的神话故事之所以源流古老﹑时空吻合,是因为始祖在这里活动的遗存。密度集中﹑内容详实﹑体系完整,这在全国来说是罕见的。 - 神农庙
2019/5/5
神农庙创建年代,现以无法考证,相传为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所建,此庙分上﹑下两院,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复是在民国十二年,在这以后的几十年中,山门全部塌毁,中殿后殿只剩墙基和殿内神台。2001年重新复建,里边有炎帝大殿﹑展厅﹑碑文室等。神农庙内对联:巍巍首阳与天为党钟山川造化灵气,赫赫炎帝同世亘存开华夏文明先河,祖功行万世万世华胄颂华祖,宗德惠九州九州龙人仰龙宗,朝彩霞暮归蔼仙踪圣迹真宝地,春抽丹冬耸翠斗转星移果神居,门外一望无际丹水浩荡扬圣德,殿前三思有缘羊山巍峨颂神功,尝百草替膳腥羊头山下立耒耜文明肇绪神农氏,教蚕桑调药石丹朱岭前开口中薪火传庚华夏族,创人文神昭千秋郎郎乾坤凝子气,开物理功垂万代泱泱华夏展雄风,鼎鼐调和文明递进发扬光大颂盛世,阴阳运转万物演绎寻根溯源瞻圣光,山川依旧瞻始祖功绩犹存伟人圣范铭万世,殿宇重新问苍穹英雄何在风流人物数今朝,梦里佛有托团池凡牲役拂界,朝来人皆惊清化宝刹降人环,风声泉声清化梵呗声无声不寂,夜色树色羊头峰峦色有色皆空,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雨晴浓淡倚栏人在书画中,音可能观观遍人间开慧眼,土何以大大如沧海有姿心 - 定国寺
2019/5/4
清化寺自建后魏孝文帝在和之岁,初名“定国寺”,北齐改名“洪福寺”,唐天授二年重建时改名为“清化寺”。现仅存遗址,留有残碑断柱。二00一年八月,在清化寺遗址发掘出一块唐天授二年(691年)的碑刻,上有“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炎帝“遍陟群山,各尝庶草,届斯一所获五谷焉,于是创制耒耜,始兴稼穑。调药石之温毒,除瘵延岭;取黍稷之甘馨,充虚济众”等有关炎帝公德的记载。这块碑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清化寺遗址现存有一块明万历二十八年的碑刻,上有“神农氏游履于羊山,尝谷于此,夷齐饿萃于首羊显迹”等内容。 - 神农城
2019/5/3
明乐律家朱载育《羊头山新记》:“上(羊头山)有古城遗址,谓之神农城,城内旧有庙,今废”后魏《风土记》:“神农城在羊头山……”《太平寰宇志》:“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神农城毁于何时不详,按朱载育记载神农镇周长四百六十余步,现已原址复修。 - 神农井
2019/5/2
神农城下六十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谓神农井,二泉南流二十步相合而南。《寰宇志》:“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清乾隆四十九年曾对两泉修池,左泉称白龙池,右泉称清龙池。古时游人常取池中之水调治眼疾。据说,凡眼疾者,用此水点过两次即好。炎帝栽种五谷时即用此泉水浇灌田地。 - 神农泉
2019/5/1
神农城下六十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侧有井,谓神农井,二泉南流二十步相合而南。《寰宇志》:“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清乾隆四十九年曾对两泉修池,左泉称白龙池,右泉称清龙池。神农炎帝栽种五谷时即用此泉水浇灌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