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百草兴医药
炎帝神农氏普尝百草发明医药的地方就在高平的羊头山上。炎帝神通广大,他的部落人丁兴旺。但是先民们以打猎为生,常有打不到猎物而挨饿的时候。后来虽有了粮食解决了肚子饥饿的问题,但疾病成了最大危害。先民们有了病没有药,只有眼巴巴地被疾病折磨而死。
伟大炎帝为了子民们身体健康,不受疾病折磨,他走遍羊头山,尝百草,亲自试验,探求为民治病的良药。炎帝本身就是玲珑玉体,自己可透过身体表面看到体内吃下的药在体内来回翻动的情形。故而,炎帝靠自己品尝百草,以辨别有无毒害,是否可以治病。
尽管如此,炎帝还是饱受所品尝野草的毒害,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中七十次毒。
羊头山东麓有关村名地名的来历
羊头东麓的换马、北营、庄里村名和卧龙湾、跑马岭等地名的称谓,都与炎帝有关。
相传炎帝为救同族人性命上羊头山采药,一天中毒70次。终被误食一种断肠草使炎帝疼痛难忍,不能骑马,只好下马由人抬着走,于是这地方便叫做“换马村”。走了一段后,人民发现炎帝情况有异,急忙呼唤,但炎帝病势沉重,连回答的气力也没有了。此地即叫“不应”,后来谐音为“北营”,即现在的“北营村”。炎帝死于“北营”,人们把炎帝抬到一个山沟里装殓,于是,此沟名为“卧龙湾”。装殓之地称为装殓村,后谐音为如今的“庄里村”。炎帝死后,炎帝的坐骑长度悲鸣,沿山奔跑不止,于是这条山岭便叫做“跑马岭”。
长畛娘娘的传说
据说炎帝曾娶了一位妻子,但不久这位妻子就去世了。后来,在距炎帝陵所在的庄里村2公里远的长畛村,炎帝又娶了一位夫人,人称长畛娘娘。据说晋东南的名产“潞麻”就是她发现的。她将潞麻织成了布,结束了人类以兽皮、树叶遮身的历史。炎帝为了治疗瘟疫而死,炎帝死后,炎帝夫人继承了炎帝的遗志,继续采药治疗百姓。现今在长治县的五龙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有一个硕大的脚印,据说就是炎帝夫人上山采药时留下的。
长畛村炎帝的岳母是一位“活观音”,传说因为她常随炎帝采药尝药,也成为一位解毒制毒的能手,尽其全力帮助他解谷毒,“小米有个眼,小麦有条缝”传说就是炎帝的岳母解谷毒后留下的痕迹。
由于长畛村是炎帝夫人的娘家,至今在长畛村仍有一个不同于别处的习俗,即每当天旱祈雨之时,其他村只能恭恭敬敬地焚香向炎帝祈祷;而长畛村却仰仗是炎帝的岳丈家,竟然把炎帝像抬到院中阳光下暴晒三天,以此来惩罚“女婿”,逼他收敛炎炎烈火,降雨人间。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她常常到山下周围的“海”中,或游泳沐浴,或采集草药。在浅水滩生长着一种短茎椭圆状的植物,上面开着漂亮的小百花。女娃的父亲把这种能清火泻肚的草药,取名泽泻,是泽中泻草之意。一天,女娃来到长满泽泻的东海水边,不知不觉滑到了深水处,不幸溺水而亡。
炎帝和人们打捞起女娃的遗体,悲痛万分。因炎帝常带女儿到西面30里为的发鸠山(西山)一带去采药,那里是羊头山下漳河水(东海)的发源地,于是便把女娃遗体安葬在漳水源头发鸠山。
没多久,人们发现发鸠山上出现了一只鸟,形状像只乌鸦,花纹头,白嘴红腿,每天早上“精卫、精卫”地叫个不停。于是人们给着只鸟取名叫“精卫鸟”。人民还发现,每天这只鸟要衔山上的小木棒或小石块飞过羊头山,投到不远处的“东海”里。
五谷庙的传说
高平炎帝陵右侧有座五谷庙,五谷庙内供祀着炎帝像。既然供奉炎帝,为何不叫炎帝庙而叫五谷庙?
传说神农氏七十世而有天下,七十世中,只有八位于农耕文明有大发明大贡献的先祖,被尊为炎帝,最初供祀在羊头山上神农城内的祖庙里,即始祖炎帝临魁尊为黍王,二世炎帝承尊为麻衣王,三世炎帝明尊为苦荼王,四世炎帝宜尊为菽荅王,五世炎帝耒尊为芒谷王,六世炎帝里尊为蕉子王,七世炎帝节茎尊为牛王,八世炎帝榆罔尊为稻谷王。
苦荼即茶,菽荅是豆类作物的总称,芒谷是大麦小麦的古名,茭子即高梁,学名称作稷。后来三世炎帝苦荼王又被尊为药王,别立药王庙祭祀,七世炎帝节茎因驯服野牛用于拉犁耕田,被尊为牛王也另立庙供奉,八世炎帝榆罔辗转到江汉以南,发展了以稻谷为主的江南农业,南人在酃县为其建起陵庙。于是,八位大王只剩下五位供在祖庙里,五位的发明又都是农作物,因此后人称为五谷王庙,简称五谷庙。
再后来羊头山上的神农城和五谷庙颓废、破败了,元初为祭祀活动方便,人们就把山上的五谷庙徙建在庄里村的炎帝陵右侧,庙里只塑了一尊炎帝像,但人们仍习惯于称它为“五谷庙”。